星期四, 8月 06, 2009

避無可避

有D風險你真係估佢唔到,積極D諗,都係一個入市好機會。
轉貼自明報
內地主要發展核工業、核電的大型央企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總經理兼黨組書記康日新,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中核於本港「買殼上市」的中核國際(2302),受到母公司總經理出事的消息影響,昨日股價暴跌17.9%,收市報10元,市值單日蒸發9億。中核國際接受查詢時表示,母公司總經理受查,並不影響上市公司,公司亦正在解了事件的具體因由。

中核國際的前身,是人稱「細劉」的劉鑾鴻為大股東兼主席的「科鑄技術」,經營壓鑄業務,主要鑄造的產品包括汽車零件。去年,中核看中此「殼股」,透過子公司中科海外以總共6億元收購科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原本的大計是希望透過本港的平台,於海外收購鈾礦,以供應內地核工業所需。現時中核佔中核國際62%股,而劉鑾鴻則仍持有逾5%。


中核前身 為細劉「科鑄」


去年中核的收購價為每股1.77元,中核入股令股價爆升,由入股前不足2元,升至早前最高逼近13元。直至昨日上午《新華網》突然報道,中核總經理嚴重違紀接受調查,本港的中核國際股價應聲急瀉。

中核國際公司秘書李守仁昨接受查詢時指,尚不清楚母公司總經理因何受查,但強調母公司並不直接參與中核國際的日常營運,所以上市公司不受影響。

事實上,在中核入股半年之後,母公司冀望透過本港上市公司於海外買鈾礦供應內地核電原材料的計劃,尚未能實現。早前中國際收購了加拿大上市公司Western Prospector,因該公司於蒙古有鈾探礦權,但最近蒙古當局卻其暫停鈾探礦許可證。

冀藉港公司購海外原料

李守仁指出,探礦權只是「暫時性」被暫停3個月,已透過律師向蒙古政府反映,相信最後可解決。他解釋,被暫停探礦權的原因是,當局認為他們沒有遞交對當地資源的評估報告,他稱其實已經遞交,應為溝通上出現問題。另外,他指礦權分「探礦權」及「開採權」兩種,公司於內蒙只處於探礦階段,尚未到開採階段,但當局卻以未達開採規定為由,將其定為「違規」,實屬不合理。他指公司已符合探礦要求,現在未達開採要求,但將來符合條件時會向政府申請開採權。

蒙古的鈾礦項目原定2012年投產,目前中核國際仍然依賴身「科鑄」時代留下的鑄造業務,於東莞有兩家廠。李守仁指,公司仍在物色其他鈾礦收購,目前全球鈾礦較豐富的地區包括澳洲、非洲,前者政策上難讓外資佔主要的礦產股權,阻礙較大,非洲國家的鈾礦尚未被開採。他指,有需要時會再於市場集資,或向銀行借貸,雖獨立於母公司,但若有融資問題,相信母公司仍會支持。